陜煤建設礦建三公司:“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
時間:載入中...
2019-01-10 單位(部門): 礦建三公司 作者: 王少華 點擊: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陜煤建設礦建三公司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從連年虧損到彎道超車實現盈利,產值、工程承攬、利潤等多項指標創出了新水平,完成了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
這一年,礦建三公司在建設集團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立足現有項目,積極拓展新的施工領域”,加強內部管理,打響苦練內功、降本增效攻堅戰,以“只爭朝夕、事不過夜”的高效作風,在經營管理中不斷追趕超越,圓滿完成了各項指標,取得了歷史最好水平,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嚴”字當頭,安全生產取得新成效
2018年,在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該公司堅持“嚴”字當頭,持續加強安全管理,為安全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是嚴密制度。該公司重新修訂了23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管理體系,推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的全員安全生產防控體系。二是嚴控現場。堅持“日常檢查、周檢查和月檢查相結合”的原則,每月組織機關職能部門對各項目部開展拉網式安全大檢查。在曹家灘項目部綜掘機入井、關山項目部井架安裝的關鍵階段,選派機關安全管理人員駐扎一線,緊盯現場,確保安全萬無一失。曹家灘項目部定期開展井下、地面隱患排查活動,推動“零隱患”項目部創建工作。三是嚴肅考核。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定期對各崗位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履行情況進行考核,并與安全結構工資掛鉤,對履職不到位進行處罰。四嚴謹作風。在中層管理人員中開展“一線工作法”,讓管理人員“動”起來,使問題解決在一線。
通過一系列舉措,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順利實現了安全生產“雙零”目標。
“穩”字當先,生產任務取得新成績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質量是工程的根本,在抓好質量的前提下,該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穩步提高施工進度。
該公司以打造“掘進鐵軍”為契機,按照合同要求倒排工期,緊緊抓住月度施工作業計劃,把計劃分解到各項目部和各班組,確定日完成進尺量,將進度與質量與每個人掛鉤,每天對各項目部、各班組的完成情況進行匯報和分析,形成生產整體狀況匯總表,準確掌握一線的施工生產情況,及時解決生產難題。在曹家灘項目生產接續階段,有效利用時間,調整項目領導班子、抓好員工培訓,為實干、大干做足準備。自3月份以來,在各項目部施工隊開展勞動競賽活動,對完成月度任務的施工隊發放流動紅旗并進行重獎,大大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雙龍、曹家灘項目部你追我趕,生產進度直線攀升,日進尺43米、48米、57米最高達到65米,創出了月進尺1226米、單頭掘進489米的成績,展示了陜煤建設掘進鐵軍的實力和品牌。
2018年,該公司完成施工任務8791.9米,超額完成生產任務,為安全生產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變”字著眼,市場開發實現新突破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市場開發的“競技場”上,該公司改變過去等、靠、要的思想,抓好“三個轉變”,面對市場競爭主動出擊,努力打贏企業的“生存之戰”。
一是轉變思路。為了破解發展“瓶頸”,該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采取以“煤礦掘進”為基礎,多元化發展的模式,積極向鐵路公路隧道、非煤礦山工程等施工領域拓展。2018年,承攬曹家灘、雙龍內部工程14014.81 萬元,關山隧道通風豎井工程2586萬元,順利進入甘肅酒鋼集團鏡鐵山礦。二是轉變模式。從過去的領導跑市場到現在“主管領導帶頭抓、分管領導重點抓、業務部門全力抓、干部員工都來抓”的多渠道、全方位工程承攬格局,增強干部員工的市場開發意識和責任心,凝聚了公司上下“一盤棋”的合力。三是轉變方法。從“單打獨斗”到聯合建設集團和兄弟單位的“團隊合作”,優勢互補,增強承攬實力,成功中標崔木煤礦北翼開拓延伸進風立井井筒掘砌工程。
2018年,在全體干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工程承攬21841萬元,實現了該公司成立以來的新突破,為2019年儲備了充足的工程。
“實”字領銜,黨建工作激發新動力
該公司堅持黨建服務生產經營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總支的領導核心作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施工一線高高飄揚。
該公司完善“黨建+”模式,真正做到與生產經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形成了黨建與發展深度融合新局面。成立了曹家灘黨支部,確保項目建設到哪里,黨建工作發展到哪里。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制度,黨員干部都能牢記自己的身份、職責,先鋒作用和標簽作用充分體現。開展了“我的故事我來講”、“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月度“優秀員工”評選等系列活動,切實把黨建活力轉換為推動公司發展的生產力。健全困難職工長效幫扶機制,唱好“春送關懷、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民生四季歌。建立了職工書屋,開展免費理發、節日慰問、流動書箱、送藥箱等活動,讓一線職工切實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懷。
“一直以來,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讓職工體面工作、幸福生活,腰包鼓起來,領帶飄起來……”該公司經理張維深有感觸地說。
步步為“贏”,經營效益創出新成果
面對生產經營的重重壓力,該公司領導班子和機關部門負責人針對管理中的難點和痛點多次商討、研究,開出“新藥方”,打出經營創效“組合拳”。
一是修訂完善83項管理制度,使公司各項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二是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運用中層管理人員考核、全員績效考核等手段,激發干部員工的潛力和活力。三是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完成機關定編定員工作。梳理長期不在崗職工,想方設法安置職工40余名,穩定了職工隊伍。招聘具有專業經驗的技術人才3名,增強公司后備力量。四是開展“修舊利廢”活動,檢修設備36臺/套,節約資金26萬元,進一步強化干部職工的成本意識、節約意識和增效意識,同時提高技工的維修技能。五是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對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每周重點工作實行“清單式”管理,切實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營造了實干擔當的工作氛圍。
一系列有效的“利器”,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激活內生動力,撬動了企業發展活力,實現了產值16330.8萬元、利潤343.35萬元,創出了生產經營成效的歷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