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術創新的領跑者
時間:載入中...
2019-02-24 單位(部門): 礦建二公司 作者: 劉晉 王峰 點擊:作為承擔陜煤建設集團重點監管施工任務的項目部,自陜煤建設礦建二公司冶坪項目部黨支部成立以來,便引領推動了項目部的技術改革創新,支部黨員圍繞安全生產、設備升級、技術攻關等方面展開攻堅,把“黨建引領、創新發展”的理念變成了生動實踐。
在這里,每一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做技術創新的領跑者。
礦建二公司冶坪項目部黨支部黨員盡管為數不多,技術骨干卻占到了九成。自公司提出打造“掘進鐵軍”目標起,黨支部便著手從黨員身上做文章,把工作著力點定位在了創新創效上,深挖內潛,大膽探索,主動尋找適應項目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凝聚出一支基層改革的黨員“急先鋒”。
黨支部書記白治成:既是支部黨員技術創新的領導者也是參與者,他收集職工技術改良建議,與支部委員一起帶頭鉆研實踐,和黨員、職工們并肩作戰,并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使黨建工作找到了具體抓手,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動力。
技術副經理趙曉鋒:黨支部創新“大拿”,他撰寫的《10KV變壓器改為6KV分析及應用》等論文在多個刊物發表,他牽頭設計的《空壓機儲氣罐超溫保護裝置》《變頻提升機編碼器的安裝固定》等成果,獲得建設集團職工技術創新多個獎項。
技術員陳冬冬:一名主管礦建技術的“90后”黨員,勤于思考,虛心好學,舉一反三是他的工作作風。他擁有項目部18項創新成果,是公司職工技術創新第一人,他的一項改造成果曾為項目部創效近10萬元。
項目經理溫永亮說:“這些年,我們自主改進的設施設備、自主發明的施工工藝,累計節約成本達到百萬元以上。黨員成為發明改造的領跑者,創出了一番項目創新發展的新天地。”
在這里,每一名職工都是探索者,當改革創效的“動力源”。
基層改革的活力源泉,在于激發全員的斗志。支部的黨員們在縮減成本費用方面做了“領頭羊”,接下來他們要做的是,趁著大家創新熱情高漲,順勢而為,讓職工們在技術創新中也能“各顯神通”。
黨支部把黨建工作目標與項目生產目標同布置、同檢查、同總結,廣泛征集合理化建議,建立獎勵激勵機制,開展勞動競賽、崗位練兵,動員所有職工參與技術創新,讓每一名職工都做基層改革創新的舵手,把主動權交給大家。建立黨員包管制,成立若干個由技術骨干黨員和年輕職工組成的技術創新小組,讓黨員帶著年輕職工一起做調研、尋對策、解難題,將黨員的豐富經驗與年輕職工的活躍思維在具體工作中有機結合,使技術改革工作由“新態”變成“常態”。一系列措施將項目部的創新改革工作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為減輕勞動強度,節約施工時間和資金,項目部黨支部集合黨員和一眾職工的智慧,設計出礦井自動抽水控系統,使專職水泵工由原來的每班3人降低至1人,節省成本9萬余元。
項目部在建設集團率先使用變頻器調速提升機,黨員群眾一起開展研究攻關,以絕緣轉盤代替鐵質轉盤,解決了變頻電機轉子部位編碼器的安裝難題,避免了安全隱患,確保了施工安全。
為解決冶坪主斜井噴射混凝土平整度差的問題,黨支部創新小組結合噴射混凝土厚度不夠、局部鼓包、蜂窩麻面等現象進行技術攻關,將平整度綜合合格率提高至92%,小組成員們也憑借該成果收獲了省建筑業協會“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三等獎的榮譽。
在這里,每一次實踐都是成長的滋養劑,令創新之花“芳滿庭”。
通過近年來的創新實踐,冶坪項目部黨支部看到了黨員帶頭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創新活動為工作帶來的活力。項目部黨支部創新小組的數量已經由4個增長為6個,人員也從成立之初的8人擴大到了20多人。
在地質條件復雜多變、礦井瓦斯含量高的施工條件下,經過支部全體黨員和職工共同協作,冶坪項目部團隊共完成技術論文5篇,開展難度大、挑戰高的技術革新36項,應用在實際生產工程中的發明創造29項,節約成本費用超百萬元,并按時按質先后完成井底車場、主排水泵房、等候室、管子道等施工任務,實現主、副、風三井的全面貫通。
2019年1月,公司礦山雙重預防智能掌控系統經專家現場論證、上級部門審核和設計部署,在項目部試點運行。作為公司第一個“吃螃蟹”的單位,項目部將迎來的是安全管理的革命性改革,井下安全檢查留證困難、隱患排查時效差、手工匯總慢、時間長等現實問題也將成為過去時。與此同時,信息化技術的引進也讓黨支部的技術創新成員們仿佛看到了一塊更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