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的粽香
時間:載入中...
2022-06-06 單位(部門): 綜合管理部 作者: 王召召 點擊:時光不經意間流淌,又是一年一度端午節。城里人大包小包、各式各樣的粽禮盒裝,襯托著這個節日的濃烈氣氛。但是,我卻依然懷念小時候鄉下的端陽……
端午之際,巷里巷道,都飄著粽葉糯米的清香,這種清香包含著復雜的勞動過程。我家也不例外,爺爺會在端午前幾天經常去街上逛,擇一些價美物廉的粽葉回來泡上。除了粽葉,還有一種馬蓮花的葉子,它又細又長又堅韌,采來提前曬干,再煮軟,用來綁粽子。我特別喜歡馬蓮花,也想念跟著奶奶一起采馬蓮的日子。馬蓮花長在山間的田埂,一簇簇,一團團,藍紫色的花,翠綠的長葉,讓鄉野有了一種靜雅的氣息。
小時候,我常隨爺爺奶奶去田地間,他們干活,我就采馬蓮。他們讓我采葉子,因為葉子的用處比較多,包粽子可以用,冬天的手工掛面做好了,也需要用馬蓮葉來綁。馬蓮葉特別牢實,小時候,我需要兩個手,使勁全身的力氣,才能拔下來。拔掉的那一刻,常被甩到一屁股坐地,這時候我仰天而笑,爺爺奶奶見狀也笑了,說我娃啥時候長大,我們能靠上哩。我說很快會長大,大了我來干活,你們就享!,F在我長大了,可是卻依舊什么也沒有給他們……
一年一度的粽子,奶奶從沒有給我們落下,她知道這是我們小孩的盼望。我很佩服她包出來粽子的形狀,有棱有角,活生生像一個綠色的荷包。每次我都跟著她學,卻包的奇形怪狀,她也不嫌棄,總是鼓勵我,F在,我包的粽子也快趕上奶奶的了?墒墙衲,她卻沒有包粽子,因為兒孫都在外面,思念的粽香漂不到遠方的我們。
家鄉的粽子,之所以清香,它還有一道關鍵的程序,就是駕在柴火鍋里蒸煮。這個時候,我就在灶頭前燒火。這個家務活,是我和奶奶感情記憶的鏈接。小時候放學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在趴在灶頭前燒火,F在逢年過節回家,我依然喜歡幫她在廚房里燒火,她做著我們喜歡的吃食,聽我分享著在外面的生活。記憶里,小時候廚房灶臺里的火從來沒有滅過,她汗衫濕透圍著灶臺的背影,也不會在我的生命里消失。
粽子煮好晾涼,奶奶就囑咐我,給東家送幾個,給西家送幾個。鄉下的端午那天,大家會相互送粽子。這是一種情感的交融,純樸的延續,鄰里四方的粽香浸染著和睦的村莊。從小到大,少不了送的一家便是我大爺爺家。大奶奶前年走了,去年我還依舊給大爺爺端過粽子。就在前些天,他也走了,再也吃不上端午的粽子,那一輩人的歲月日漸消逝,爺爺奶奶的身體也每況愈下。
今天清晨,奶奶說她已經早起拔了一院子艾葉。我能想象到滿院子的艾草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愛的清香,今年沒有我們在院子里爽朗的歡聲笑語。每年端午那天,天微微亮她就去山上拔艾葉,她說那時候的艾葉是最好的,可以治病。太陽露出山尖的時候,她已經在每個門上插上了艾條,她說這樣可以祈福平安順遂,幸福安康。端午的時候,她是家里最忙的,一輩子忙碌慣了,永遠都是一副閑不下來的樣子。
記憶里的粽香,包含著各種味道,有柴火蒸煮的人間煙火,有爺爺奶奶勤儉持家的善良傳統,有街鄰四坊相親相愛的和睦,有美麗鄉村生長著、祈禱著、思念著的清晨艾葉……有我此生都難以忘記的鄉愁。